经审议,我局拟于近日内批准《(略)报废农机拆解及资源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就项目环评相关情况予以公示五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向我局来信来电进行反映。
联系电话:(略)-(略)
联系地址:(略)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 报废农机拆解及资源利用项目 |
建设地点 | (略)生产基地 |
建设单位 | (略)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略) |
项目概况 | (略)拟投资(略),(略)生产基地1#、3#、4#、5#生产车间建设银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综合利用项目,年拆解报废车辆**台,项目对进厂的报废车进行拆除、分类储存和打包压块销售,不涉及蓄电池、线路板等危险废物的拆解和翻新,不涉及精细拆解、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工艺,且不进行熔炼处理和轮胎再生利用。生产工艺为:车辆进厂→检查和登记→拆解预处理→解体拆解→拆除有关总成和其他零部件→打包压块→储存管理→出厂。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有:双工位预处理平台1台、小车移动式钻孔抽油设备2台、大车预处理系统1台、**L金属油液桶4个、带铁框架的塑料桶**个、汽车打包机1台、发动机拆解平台3台、8工位地轨精拆线1套、电动拆解机1台、扒胎机1台、液压剪+液压剪平衡支架1台、玻璃切割装置1台、等离子切割机1台、拆车翻转机械手1台、精拆线上KBK2台、地轨台车7台、安全气囊引爆器1台、电池安全评估放电设备1台、动力电池转运箱2台、吊具、夹臂、机械手和升降工装等动力蓄电池拆卸设备1套、防静电冷媒回收机1台、双柱举升机1台、气动扳手**台、绝缘工具套装1套、绝缘地胶1台、小车手动升降托举车1台、盐水池1个、地磅1台、牵引拖车1台、快速解体机1台、空压机1台、风炮2台、叉车1台、摩托车拆解预处理设备1台、4层拆解产物输送带1台、双层拆解平台1套、铅铝蓄电池专用周转箱3个、移动式粉尘收集器2台、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2套。年用水量**吨,年用电量**万kW**;h。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水污染防治工作。①严格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管理排水管网。②项目地面拖地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设施(油水分离+气浮+絮凝沉淀)处理后用于车间地面擦拭不外排。③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 2、大气污染防治工作。①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无组织颗粒物排放,项目产生的无组织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②废油液和危废暂存间产生的非甲烷总烃经2套二级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处理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浓度限值要求后由 **m 高排气筒(DA**)排放。厂区内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表A1浓度限值,厂界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③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工程车辆须按要求完成编码登记并悬挂牌照,尾气排放需满足《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GB**-**)标准限值要求。 3、噪声污染防治工作。①优化车间设备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并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做好车间厂房的隔声降噪措施,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2类标准。②合理规划运营期生产时间,避免午间(**:**-**:**)、夜间(**:**-次日6:**)作业,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③合理安排车辆运输时间,科学规划车辆运输路线,避免噪声扰民。 4、固体废物防治工作。①建设单位在处理工业固废时需按要求编制管理计划并进行网上申报。②项目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废尾气净化装置、废线路板(含废电容器)、机油滤清器、废油类(燃料类汽油、柴油、非燃料类废油液)、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冷却液)、含汞部件、沉淀池中废油、污泥、含油抹布和手套、废活性炭等均属危险废物,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在厂区内设立危险废物贮存间,危险废物分类贮存,并做好防渗、防漏、围挡等措施,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不得造成二次污染。③项目产生的废动力组电池、引爆后的废安全气囊、废液化气罐、制冷剂交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利用和处置,不可利用材料(海绵、布料)、移动式收尘器收集粉尘由环卫部门进行统一清运,一般固体废物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要求贮存,并进行妥善处置。④项目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及时清理,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5、严格环境管理。必须加强生产和环保管理,落实环保设施管理责任制,妥善处理周边关系。制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风险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环境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污染物监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公开,同时报我局备案。 |
公众参与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