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体办提字〔**〕**号
湖南省体育局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号提案的
答复
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统筹规划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积极制定相关规划政策,大力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年)》,明确“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年)》,提出“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湖南省民族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对“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出明确要求;省文旅厅在《湖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文旅融合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布局。省体育局、省民宗委等多部门共同制定《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以民族特色体育推动旅游业发展”等具体措施。我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等7部委《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省民宗委推动建立1个国家级、**个省级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以加强人才培养和项目建设,打造了秋千、高脚、板鞋、民族健身操等一批优势项目,为我省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输送人才。
省文旅游厅正在起草《湖南省“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拟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内容列入其中。下一步,我们在“十四五”基础上,将积极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规划融入湖南省民族工作“十五五”发展规划和全省体育“十五五规划”之中,从政策层面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把关定向。
二、关于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是抓住承办民族运动会契机,完善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4月**日,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湘办发电〔**〕**号),成立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并于5月**日召开了第一次筹委会全体会议。我们将以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目标,推进民族地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速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把办赛会与惠民生、促发展等结合起来,加快提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环境秩序。聚焦优势项目和重点备战项目强化集训、科学组训、锻长长板,积极开展以赛代训和交流训练,确保赛出湖南水平、展示湖南形象。不断丰富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做好主题宣传和形象展示,持续扩大赛会的影响力、传播力、感染力。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省民宗委通过持续投入资金**余万元,重点支持**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发展。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制度,有效解决运动器材、场地等硬件短缺等问题。下一步,将结合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加大支持力度,指导支持湘西州、张家界市加强赛事场馆改造提升建设,补齐运动器材短板,既为赛事提供有力保障,也将加强我省传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在相关高校和中学设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锻炼,不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湖南师大、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怀化学院等一大批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相关教育教学和实践的热情持续高涨。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了龙波、朱晓红等一批优秀教练员,费迁红、吴安珍、黄波、黄秀娟等一批优秀运动员。临湘市第五中学等**所学校被认定为我省武术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常德澧县澧南镇中学为毽子传统项目特色学校、湘西龙山高级中学为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比赛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的选拔集训工作,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壮大教练员队伍,提高教练员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参加各类体育竞赛、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选拔、训练、管理等制度方案和配套保障机制。
四是完善赛事体系。我省已开展十届民族运动会,第十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来自全省**个市州和**个县市区的**个代表团共**名运动员参赛。省教育厅鼓励各地各校创新举办传统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等,激励学生参与表演和比赛,以赛事活动促进传统体育项目技能提升,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如湖南农业大学以“非遗+农耕”为主线,连续举办两届非遗校园文化节暨“二月二龙抬头”农耕体育文化节,让师生们在笔墨、展陈与运动中,亲身感受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校园文化活力。我们每年举办全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对成绩优秀者,省体育局将授予其相应运动员等级称号。**年湖南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在益阳举行,**名运动员参赛。还多次举办传统龙舟大赛,今年5月**日在湘西古丈、岳阳汨罗、永州道县三地同时上演了热血沸腾的龙舟大赛,传承与现代交织,竞技与文化共舞。
后续将定期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定期举办全省民族运动会,支持怀化、邵阳等地举办市级民族运动会。积极组队参加“民体杯”等全国单项邀请赛,将继续组织开展湖南省大学生舞龙舞狮竞赛以及大中学生武术、中国式摔跤竞赛,不断提升民族体育运动水平。
三、关于丰富宣传推广渠道的建议
一是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全省大型活动的重要节目参展参演,在每年的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配套活动之一湖南非遗博览会上,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表演项目参加,向省内外游客展示湖南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在传统节日期间,各地的传统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体验活动,通过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将其推介给国内外。特别是土家健身九子鞭、板龙灯、潇湘舞龙大会、太乙游龙拳这些先后被评为“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或“中华优秀民俗民间项目”。积极组队参加省内外交流活动,江华县篮球队、民族文化表演队等参加贵州台江民族团结“村BA”篮球邀请赛,进行参赛、展演和展销;选派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组队参加“和美村寨·民族团结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推介平台,进一步挖掘省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争取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
二是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将武术、舞龙舞狮等作为必修或选修内容纳入体育教育体系,如湖南师范大学已将武术、舞龙舞狮列为专业必修课;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将舞龙舞狮纳入选修课,并成立专业的龙狮队、龙狮协会、龙狮俱乐部等,张家界学院将“舞龙舞狮”纳入特色课程建设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同时,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指导,确保技艺传承的专业性和精准性,如湖南理工职院与国家级非遗湘潭巫家拳馆正式签约,共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实践教学基地,并聘请国家级非遗巫家拳掌门人颜亮鸣担任教学指导老师。**年8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意见》,全面构建“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队伍、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活动、校校有成效、层层抓落实”的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推进机制,并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八段锦、跳皮筋、武术等纳入体育课、大课间、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下一步,将在中小学督促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意见》,推进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制度化、长期化、常态化。同时,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多渠道开展宣传。持续加强与省级主流媒体合作,同时利用省民宗委官网、“湖南民宗”公众号等平台加强宣传和推介。**年我省组团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和参赛期间,在湘西州、张家界等地拍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璀璨绽放》(湖南篇)宣传片,策划开展“奥运冠军携手湖南各民族体育健儿为全国民族运动会加油”等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专访开设专题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我省报道**篇,央视新闻报道2次、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播发4条新闻,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下一步,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抖音等),以短视频、纪录片等形式展示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积极发掘推介各地各校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好的经验做法,营造关注、重视、支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良好氛围。
四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社区”。近年来,省体育局、省民宗委联合开展了民族健身操、花炮、珍珠球等项目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累计培训近**人,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发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供更多民族传统体育指导服务。**年我省第六届“社区运动会”已将板鞋竞速项目正式纳入了总决赛,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推动在“社区运动会”中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四、关于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鼓励设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游览体验区。积极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与景区进行深度融合,鼓励民族地区在旅游景区建设中,设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游览体验区,将传统体育与文旅项目进行融合。目前,已有许多地区打开了思路、设立了点位,如张家界武陵源区设有土家竹竿舞体验区,湘西永顺县芙蓉镇摆手舞,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设有秋千、高脚竞速,邵阳绥宁黄桑景区的舞龙灯、舞狮等。
二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新业态。在《湖南文旅新业态行动计划》里,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列为重点培育的文旅新业态,积极引导各地根据本地特色,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旅产品,并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旅游演艺和民俗体验活动中。注重加大乡村旅游培育力度。全省各地在推进乡村游、体验游等体育旅游新业态中都有很好的实践探索,在去年衡阳举办的第三届湖南非遗博览会上,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脚、板鞋、键球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和喜爱。鼓励支持打造民族体育特色民宿、开发具有民族体育特色的文创产品、纪念品,形成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标签。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鼓励支持全省各地体育赛事在景区举办,形成文体旅融合的强大示范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把握**年在张家界市举办第十一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特别是**年在湘西州和张家界市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一重大契机,对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进行重点培养,并加强宣传推广,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等多领域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支持文创产品研发,注重发挥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旅游产品价值实现联动效应,以赛为媒,多元创新,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湖南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体育局
**年6月**日
联系单位: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周飘
电话:(略)—**,**
省民宗委文化宣传教育处刘昆
电话:(略)—**,**
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刘彬
电话:(略)—**,**
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黄一洪
电话:(略)—**,**
如果有附件请到网址中下载http://tyj.(略)/tyj/xxgk/tzgg/**/t(略)_(略).html